首页 > 考生写作 > 议论文

人物议论文

时间:2024-07-18 10:52:22
人物议论文

人物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物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物议论文1

葛朗台是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写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主人公,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巴尔扎克“最完美的绘画之一”

葛朗台住在一所阴森的古老房子里,门顶上横七竖八长满野草,门板到处开裂,楼梯七歪八扭,几乎让人栽筋斗,即使是这样,他也舍不得花钱装修。

平时他亲自分发每天要点的蜡烛,甚至每顿饭的面包,也要由他切割,一点也不能多。他女儿过生日时,他决定让客厅“大放光明”———小心翼翼点上两支蜡烛。可又赶紧到厨房去让佣人把那里点的一根蜡烛熄灭。他从来不给妻子一点零花钱,就算妻子生病卧床不起,连客人都说该请医生了,他也不会请医生,怕破费钱财。

他没有钱吗?不!他拥有万贯家产,是索寞城中的首富,在他心目中,金钱高于一切,他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当他知道女儿将会继承妻子的遗产,他用甜美的声音与女儿和好,实际是为了强占女儿的财产,这哪里还有一点做父亲的气味。

死前,还要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看到的只有金子,手握着十字架,最后嘱咐女儿的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来交账!”临死前还不忘了钱,还想把钱带到他的“天堂”里去

小说成功塑造了这个奸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所造成的种种罪恶。在人们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葛朗台,就立刻想到贪婪,奸诈,吝啬的恶习,他已成为这种恶习的代名词了。

人物议论文2

一直以为金钱是身外之物,从没想过金钱与人性有关,更没想过金钱会与人性发生冲突、金钱会摧残人性!直至读了《欧也妮·葛朗台》。

作者巴尔扎克创作这篇长篇小说的背景,是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当时,正是法国经历战火纷飞的岁月,封建复辟王朝动荡不安,封建贵族阶级自私贪婪的本性日益暴露,剥削本质也一览无余。这些给作者以深深的感触,他通过不断地体察法国风俗,终于创作了包括《戈布塞克》、《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在内的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社会长篇小说,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讽刺作品中最生动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这篇小说,以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为中心事件,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血腥掠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抨击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和摧残。

读罢这篇小说,不免感到痛心。不仅为老守财奴葛朗台的金钱富有但为人吝啬,不仅为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金钱而向欧也妮小姐献殷勤,不仅为夏尔为金钱而负欧也妮且取丑女;还为长脚娜农对主人的忠诚,还为葛郎台太太的温柔与忍耐,更为欧也妮的痴情、纯洁与善良!

是的,金钱确实可以腐蚀人性、可以摧残人性。吝啬鬼葛朗台和他的侄子夏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两个人真不愧有葛朗台家族的血统——一样的贪婪、一样的只认钱不认人、一样的没人性!他们哪里还是人?他们分明就是两具认识钱的尸体!分明就是两个会打算盘的魔鬼!分明是两条只会吞钱的毒蛇!

但是,金钱并不可以腐蚀和摧残所有的人性。善良纯洁的欧也妮母女,还有那个忠实的女佣长脚娜农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如做一件事,有利必会有弊。社会也是如此,既有丑必有美、既有恶必有善、既有贪婪则必有奉献!《欧也妮·葛朗台》通过对比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一方面描写某些人是如何被金钱摧残了人性,这些人又做了哪些没人性的事;一方面又描写了某些人不为金钱所动,这些人又做了哪些令人赞叹的事。丑与美、恶与善、贪婪与奉献相对比,丑的更丑、美的更美,恶的更恶、善的更善,贪婪的更渺小、奉献的更伟大。

用“金钱与人性的冲突”来概括《欧也妮·葛朗台》的主题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因为整篇小说讲的就是:金钱摧残了人性,同时金钱也塑造了人性。

好一个冲突啊!

人物议论文3

紫烟袅袅的重山之中,你伴山而坐,挟水相游,品一盏淡茶,酌一壶薄酒,诵读诗书,舞文弄墨,好不逍遥自在!我也愿身着一袭灰袍,拂袖,席地而坐,手执一纸折扇,与你共赏旷世之美。

你一脸凝重,我无法猜测你的心思,只待你婉婉道来。殊不知,原来你也早日丧父,那9年缺失的父爱该用什么来补偿?身为长兄,你的肩是否还稚嫩?而这样的环境是否是造就你坚韧与乐观的原因呢?可却会不会也造就了你的坎坷人生?

人生的苦亦或浅薄,却比不上追梦之路上的重重叠嶂。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年时期的你已胸怀大志,杂诗之中你的心思已开诚布公,可再厉害的黑马没有伯乐,亦是徒劳,你或许会对这个世界的现实感到悲痛,因为出生庶族,受人轻视,你的“大济苍生”之梦也随即而破,无数的芝麻绿豆官,在你眼里犹如过往的烟尘,更是那么多渺小,你在这条成官之路上无数次碰壁,你在最后选择了一条更为“稀罕”的小径,你选择了放弃,归隐田园。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关上门窗,你放声高吟,你讽刺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皇帝的位置,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你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其次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再者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么多古诗与事迹都体现了陶渊明对现实的批判,更敢于批判皇帝,更可见他的勇,而这勇应是苦与悲的结晶。

人生短暂,若不能珍惜,做有意义的事,则浪费得可惜,可这一生的苦,一生的悲,也让这名字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而那勇却令人深深感到震撼,苦与悲经过烈火的历练终究也成就了一代“诗神”。

人物议论文4

我是小人物中的一员,小人物亦有生活,亦如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镜中也会别有洞天,小人物的生活好比一面哈哈镜,反映出不同的快乐与追求。

显微镜观小人物

把目光放到最细。身为小人物的我如今坐在考场中,为了自己的明天,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在考场外的父母,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我们。烈日当空,滴滴汗珠流过脸颊,流下的是一道道对儿女殷切的期望。

用显微镜把目光放到最小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小人物每天重复着看似单调而又毫无意义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却成为了维系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有的人需要付出,有的人需要公正,有的人需要认真。 ……此处隐藏7528个字……的怎么能不懂呢?希望你们大人们好好地想一想。"

在前几天,我亲眼看见了人们看见不义之财裸露出的那副丑陋的嘴脸竟然发生在两个中年妇女的身上。一天下午,在我去学校所要必经的一条路上时我忽然看见地上散落着许多钱?它的魅力开始吸引我,我尴尬地环顾了四周才猛然发现四周有许多小贩站在两旁叫卖,我心理开始盘算着:"这么多钱?有这么多双眼睛盯在这里怎么会没人知道?于是半信半疑的我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黄金地。"恰巧走在我前面的两个中年妇女正红着脸尴尬地低下头去拾取地下的黄金。"脸上还挂着喜悦之情。认真地一看那哪是喜悦跟本就是人类最丑陋的嘴脸。"她们的样子不禁让人不寒而颤。这就是被钱给迷失本性的俘虏者。我一边看着她们一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到后来我才知道那写钱是儿童的一种玩具票样,票样仿制得与钱一模一样,唯一就是头像是卡通的头像。我不禁洋洋得意,自己没有被金钱给充昏头脑。而那两个妇女竟然!我衷心地希望中国人能摆脱对金钱的诱惑,找回中国人被金钱所掩埋的自尊和幸福。"

中国人的幸福和尊严只有心才能体会到幸福和尊严。"

人物议论文12

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许许多多陪伴我们的朋友,陪伴我们的亲人……在我的脑海中,始终记得那个陪伴我的老师,他的笑容依然那么清晰,让我不能忘怀。

还记得开学第一次见你时,那天在下雨,你穿了普通的灰衬衫和一条黑西裤。裤脚挽了起来,上面有泥土,脚上穿了一双人字拖,拖鞋上依然有泥土,你说你叫黄东平,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因为这一身另类的打扮,使我们马上记得了你,印象深刻。

你的课,老实说是最有趣的一科,因为那课上时不时会爆发的笑声。你是个幽默的人,在相处的三年间,我不止一次地深刻体会到,你不会用像其他老师那种暴力的让学生站起来的方式阻止学生的昏昏欲睡,你会时不时地串上个笑话,让我们在笑声中认真地听课。

你是让我觉得最好相处的老师了,所以我总会打趣地叫你“亲爱的小平”,而你也会微笑着回应我,你是个天生让人觉得亲近的人,不止是憨厚的外表,还有你的笑容。

你是个敬业的人,在期中末考试时,你定下了考的好就有奖励的规定,考的很好的奖钱,最多的貌似是奖100元,考的还好的奖本子,很多,总有5。6本,而且都是你自掏腰包。

你对那些重点的解释总是很有趣的,比如你对根号的解释,因为有趣,所以我至今牢记,你说根号是监狱,正数是好人,所以可以出来,负数是坏人,所以出不来,而零是狱警,随便进出。如此有个性的解释,放眼全世界,大概只有你能想得出来吧!

所以说粉笔生涯,讲台春秋。所以老师都将青春奉献给了书本,奉献给了学生。听着你在课上的讲解声,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那是你用生命化作的生涯,那种声音仿佛来自远方,又仿佛近在眼前。

等我毕业之后,陪伴我的老师就将离我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你,但是我会永远记得有你陪伴我走过的那段璀璨年华。

人物议论文13

月光洒落在庭院内,斑驳的树影随风摇曳着。小狗盘膝而坐,假寐着,我和母亲两个人在院中闲坐,没有任何声响。这是一个宁静而又闷热的夜晚。

一把早已褪了色的大葵扇在母亲的手中挥舞着,发出咯吱咯吱地声响。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并不懂得打扮。身上的素衣穿得很随便,依稀可以看见补丁的线条整齐的排列着。不知何时我和母亲闲谈了起来,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内心竟埋藏着那么多的苦。或许这些苦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中。

父亲的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有时候父亲生气了就骂母亲,可是母亲却不曾顶嘴过,因为她知道这只不过是徒劳罢了,她只能忍。有时候她天真的认为,在外忙活了一天,回到家可以得到一点欣慰,然而现实的逼迫让她不在敢有这样的奢求。一生在劳累着,在默默奉献着,却没有一个人懂。这一生她不知道自己这样拼命是为了什么?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在谈话中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的眼瞳里灌满了泪水。母亲哭了,然而她却不敢哭出来,那泪水与眼眶交战着,害怕被我看到,于是她把头微微转了过去。

母亲的侧脸并不好看。眼角的鱼尾纹甩得很长,旁边还有许多皱纹相伴。几绺的银发垂落在耳边,随风摇曳着。干枯的嘴唇紧紧抿着,像是还有许多苦未诉说似的。母亲真的老了,然而她却仍未能放下沉重的担子,家里的计生还是个问题,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又该如何去做呢?于是我坐近母亲,紧紧的握住她的手。然而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像是被万枝袖箭刺入心扉一样,这令我难以置信,母亲的手竟如此的粗糙、厚实。手上的裂痕错乱排列着,布满了整个手心,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润色、光滑,如今只有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

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然而我却不敢哭,我只能强咽着,因为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手中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我又如何能放得下?又怎能舍得放得下?母亲对不起,让我来减轻你的痛好吗?让我就这样牵着你的手,永远不放开好吗?

天空不在和谐,下起了大雨,然而,这不再是一个宁静而闷热的夜。

人物议论文14

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人物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